彩神网

 >  >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

次下載官方   年滿12周歲版本:  大小:MB開發商:杭州網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
需優先下載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安裝
普通下載 高速下載
需優先下載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安裝
需跳轉至第三方下載 高速下載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截圖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截圖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截圖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截圖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截圖
 小編點評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現在下載,新用戶還送新人禮包,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2023更新內容

柏拉圖是柏拉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圖對整個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下面是文學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指對文 柏拉圖對文學的控柏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

一、文藝本質論

柏拉圖的拉圖文藝本質論,是指控以其哲學思想 理式論 為基礎的。在柏拉圖心目中,柏拉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圖對由感官感知的個別事物所組成的 感覺世界 一個是由理智領悟的一般概念所組成的 理式世界 。感覺世界流動不息,文學變幻不定,指對文是控柏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非真實體;理式世界則不生不滅,永恒不變,拉圖是指控絕對存在的客觀實體。理式世界獨立于感覺世界之外,柏拉是感覺世界的原型或理想;而感覺世界則是理式世界的模本或影子。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 我們經常用一個理式來統攝雜多的同名的個別事物,每一類雜多的個別事物各有一個理式。 其實,所謂的 理式 ,不過是從個別事物中抽象出來的一般概念而已。柏拉圖卻把個別與一般這兩者割裂開來,使一般脫離個別而孤立存在;同時又把個別與一般的關系顛倒過來,使一般成了個別產生的根據。于是,一般在柏拉圖手里僵化了,也神化了。可見,柏拉圖的 理式論 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學說。

古希臘的 idea ,以前譯為 理念 、 觀念 ,不太符合柏拉圖的本意,因為 理念 、 觀念 一般是指人的意識、精神,依存于物質存在。而柏拉圖所說的 理式 它不依存于物質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識,而是一種超時空、非物質、永恒不滅的 本體 。是由低級到高級構成的體系,最低的理式是具體事物的理式,再往上是數學、幾何方面的理式,如三角、正方、圓形,再往上是藝術、道德方面的理式,如公正、美德等;越往上,理式越完美,而最高的最完美的理式是善,善是真、善、美的統一,是神的化身。這樣一個精神的理式體系又是現實的自然世界相對應的,如現實的 床 是理式的床的影子,是理式造出來的具體特殊外在現象。

柏拉圖在理式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非真實 模仿說 ,來論證文藝與現實的關系,以揭示文藝的本質。 模仿說 在古希臘是傳統看法,最早出現在荷馬史詩里,愿意是巫師在祭祀活動中的歌舞表演,只用于舞蹈、音樂與唱詩,后來用于藝術和造型藝術。古希臘思想家大都持模仿說,但其思想內涵卻大相徑庭:畢達哥拉斯認為,音樂是模仿天體中呈現的數的和諧;赫拉克利特認為,藝術是模仿自然界由對立造成的和諧;德謨克利特認為,藝術是模仿自然現象的社會實踐活動;蘇格拉底則認為,藝術是模仿社會中人的精神生活,從而使模仿的對象發生了轉向,由對自然現象的模仿轉向社會生活。

柏拉圖也認為,文藝的本質是模仿;但模仿的客體,只是感覺世界,不是理式世界,而感覺世界卻不是真實體。他舉床為例,說床有三種:第一種是神(即 自然創造者 )所創造的 本然的床,就是 床之所以床 那個理式,也就是床的真實體。 第二種是木匠(即 制造者 )按照床的理式制作處的 個別的床 ,這 就不是真實體,只是近似真實體的東西。 第三種是畫家( 模仿者 )仿照個別的床描繪畫出來的床的 影象 ,這不過是模本的模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實體隔著三層。既然模仿的客體 就不是真實體,只是近似真實體的東西 ,那么模仿的作品也只能是 和自然隔著三層 , 和真理也隔著三層 了。由此可見,柏拉圖雖然承認文藝的本質是模仿,但他根本否認模仿客體的實在性,從而也就抽掉了文藝具有真實性的前提。

柏拉圖認為,作為模仿主體的藝術家對于所模仿的事物,沒有什么真正的知識。柏拉圖說 絕對存在的東西是絕對可以認識的,而絕對不存在的東西是絕對不能認識的。 這就是說,理式世界是 可知世界 ,對于它的認識可以叫做 知識 感覺世界是 可見世界 ,對于它的認識可以叫做 意見 。藝術家模仿感覺世界, 只知道外形,并不知道實體 ,所以他 既沒有知識,又沒有正確見解 。柏拉圖進而論證道: 他如果對于所模仿的事物有真知識,他就不愿模仿它們,寧愿制造它們,留下許多豐功偉績,供后人紀念。他會寧愿做詩人所歌頌的英雄,不愿做歌頌英雄的詩人。 即使像荷馬這樣的 悲劇詩人的領袖 ,也不過是 影象制造者 , 和真理隔著三層 。他模仿醫學卻不會治病,模仿政治卻不懂立法,模仿將略卻不能指揮,模仿技藝卻無所發明,如此而已。顯然,模仿主體既然沒有知識,也就無從給人以真理了。因此,柏拉圖在《斐德若篇》中把人分為九流,而 詩人或是其他模仿的藝術家 則位居第六,其地位在醫卜星象之下,僅略高于作工務農的奴隸和他政治思想上的仇敵。柏拉圖認為,模仿就像 拿一面鏡子四方八面地旋轉 一樣,只能造出對象的外形,不能觸及對象的本質;只能從一個觀察的角度,取事物的一小部分,不能反映對象的全貌;所得到的也還只是一種影象, 可以欺哄小孩子和愚笨人。 由此,他認為文藝的真實性及其認識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柏拉圖還提出了 分有說 和 回憶說 ,對感覺世界中美的事物和美的認識進行了解釋,從而也就從美學高度對模仿客體和模仿主體作出了進一步的說明。柏拉圖在《斐多篇》中借蘇格拉底之口回答道: 一個東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為美本身出現于它之上或者為它所 分有 ,不管它是怎樣出現的或者是怎樣被 分有 的。關于出現或 分有 的方式這一點,我現在不作積極的肯定,我所要堅持的就只是:美的東西是由美本身使它成為美的。 這就是說,美的理式是感性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感覺世界中的事物之所以顯得美,是因為它 分有 了美的理式。照此說來,文藝作品最多只能是間接地 分有 美的理式,因此它所顯現的美是微乎其微的。柏拉圖在《斐德若篇》和《斐多篇》中集中地闡述了 回憶說 :人的靈魂是不死的。它在下世之前,曾觀照過美的理式;而在附體以后,就會忘記美的知識。只有那些前世哲學修養極深,今世未受塵世習染的 少數人還能保持回憶的本領 。它們每逢見到塵世的美,就回憶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從而陷入迷狂狀態,心中涌起無限欣喜,于是便產生了美感。這就是說,人之所以能憑感官感受到美,是由于感性事物引起了人的靈魂對美的理式的回憶。如此看來,文藝作品為上界事物在下界的模本的模本,所引起的回憶更加模糊,所產生的美感也更加微弱了。總之,柏拉圖提出的 分有說 和 回憶說 ,更深地展示了 模仿說 客觀唯心主義的實質,并為它涂上了濃重的神秘主義的色彩。

二、創作的原動力 靈感及其本質

柏拉圖認為文學創作主要靠靈感, 靈感說 的核心是迷狂。在《斐德若篇》中,柏拉圖舉出四種迷狂:一是預言的迷狂,例如女巫之宣示神諭;二是宗教的迷狂,例如舉行贖罪祛災時禱告者的心理;三是詩興的迷狂;四是愛美的迷狂。這第四種迷狂,就是 靈魂回憶說 .在柏拉圖看來,領悟最高的美,絕對的美,不能靠肉眼,而要靠直覺,或者說靠 直觀的觀照 不能靠 清醒的頭腦 而要靠 迷狂的心理 。因此,這種迷狂是不同于詩人迷狂的哲學家的迷狂。

而詩興的迷狂是由詩神憑附而來的。她憑附到一個溫柔貞潔的心靈,感發它,引它到興高采烈神飛色舞的境界,流露于各種詩歌,頌贊古代英雄的豐功偉績,垂為后世的教訓。若果沒有這種詩神的迷狂,無論誰去敲詩歌的門,他和他的作品都永遠站在詩歌的門外,盡管他自己妄想單憑詩的藝術就可以成為一個詩人。他的神智清醒的詩遇到迷狂的詩就黯然無光了。 主要包括這么幾點:

1、詩人是神的代言人。詩人代神立言,實質上是回憶起神所創造的理式,從而達到真實體。柏拉圖說: 詩人是一種輕飄的長著羽翼的神明的東西,不得到靈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沒有能力創造,就不能做詩或代神說話。

2、詩人憑靈感創作。因為詩人是代神立言,因此他寫詩、誦詩,就不是憑技藝規矩,而是憑神力的靈感。柏拉圖認為: 詩人作詩不是憑技藝,而是憑借靈感和天才 。他在《伊安篇》中說: 凡是高明的詩人,無論在史詩或抒情詩方面,都不是憑技藝來做成他們的優美的詩歌,而是因為他們得到靈感,有神力憑附著.科里班特巫師們在舞蹈時,心理都受一種迷狂支配;抒情詩人們在做詩時也是如此。

3、靈感是神靈憑附的迷狂狀態。神把自己的神力給予詩人,使他得到靈感,這種靈感使詩人失去平常的理智,進入迷狂狀態,柏拉圖認為詩人在神智清醒作的詩與遇到迷狂作的詩相比就黯然無光。因此他把詩的創作視為一種非理性的活動,是一種憑借神力的神秘活動。

4、詩的創作的根據是神,詩人只是神與聽眾之間的一個中介環節。柏拉圖用磁石吸引鐵環的比喻說明這個道理。柏拉圖在論述靈感作用的同時,也指出了藝術作品的巨大審美感染作用。他在《伊安篇》中說: 磁石不僅能吸引鐵環本身,而且把吸引力傳給那些鐵環,使他們也像磁石一樣,能吸引其他鐵環。有時你看到許多個鐵環互相吸引著,掛成一條長鎖鏈,這些全從一塊磁石得到懸在一起的力量。詩神就像這塊磁石,她首先給人靈感,得到這靈感的人們又把它遞傳給旁人,讓旁人接上他們,懸成一條鎖鏈。 這就十分形象地道出了文藝的吸引力、感染力。

柏拉圖的靈感論觸及了靈感所具有的亢奮性、非理性、非自覺性和獨創性等特征。但他對靈感、迷狂本質的認識是不科學的,他把詩人獲得靈感歸結于神靈的憑附,是代神說話,對靈感的本質作了唯心主義的解釋。靈感實際上是人們在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中客觀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們對某一問題的思考久思不得,于一個偶然的瞬間受外界激發而豁然開朗,創造獲得意外成功的心理活動。所謂迷狂狀態,就是靈感出現之后高度的專注敏捷、極度的亢奮緊張狀態,并非真正的發瘋而迷狂,而是作家在創作中廢寢忘食,聚精會神于藝術形象的創造,暫時地沉浸在創作過程中而忘記了周圍環境中的一切,以致完全忘我的精神狀態。

三、文藝的社會功用

柏拉圖的文藝功用論,與其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是密切相關的。柏拉圖在政治上堅持奴隸主貴族派立場,反對奴隸主民主派政治,力圖建立他的 理想國 ,即奴隸主貴族政體。按照他的國家學說,城邦的公民分為三個等級:最高的是 哲學王 ,即 理想國 的統治者;其次是軍人,即貴族政權的保衛者;最低的是農夫、工匠和商人,即物質財富的生產者。柏拉圖認為,國家就是個人的放大,個人就是國家的縮小。按照他的靈魂學說,個人的靈魂包括三種成分:最好的是理性,其次是信念,最壞的是情欲。在靈魂中,信念和情欲只有受制于理性。人才合乎正義.國家公民的三個等級與個人靈魂的三種成分彼此相應,這就形成了理想國的四種德性:智慧、勇敢、節制,以及由這三種德性結合而成的正義。柏拉圖深知文學藝術對人的心靈的深刻影響,重視文藝教育對培養理想國保衛者的巨大作用。 良好 而 適合 的文藝教育,一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靈;二可以培養審美趣味,提高鑒賞能力。因此,柏拉圖要求文學藝術家 真正能給人教育,使人得益 ,并按奴隸主貴族派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規范,對古希臘的文藝作品進行了嚴格的審查,指出了文藝的三大罪狀。

首先,柏拉圖如前所述指責模仿藝術與真理隔著三層,詩人沒有真知識,文藝不能給人帶來真知真理,只能欺騙愚笨人和小孩子,為文藝列舉了第一大罪狀。

其次,柏拉圖認為,古希臘文藝褻瀆神靈,丑化英雄, 最嚴重的毛病是說謊,而且謊還說得不好。 在柏拉圖心目中,神是其理想國中 哲學王 的化身,神權是奴隸主貴族專制的象征。他為詩人描寫神靈制定了兩條必須遵守的 法律 。第一,神在本質上是善的。但古希臘詩人大多違反了這條法律。荷馬在《伊利昂紀》中寫道:宙斯宮門前擺著兩個大桶,一桶裝著福一桶裝著禍;宙斯既賜福,也降禍。埃斯庫羅斯也曾說國: 神要想把一家人滅絕,先在那人家種下禍根。 柏拉圖認為,這些謾神的話都是不能允許的。第二,神在本性上是真的。這條法律古希臘詩人也沒有遵守。荷馬在《奧德修紀》中寫道:神們喬裝異方的游客,取各種形式周游城市。埃斯庫羅斯筆下的阿波羅,也曾預言忒提斯受眾神保佑,會終生幸福,她將兒女滿堂,都無災無恙;但后來阿波羅卻親手殺了她的兒子。柏拉圖認為,這些瀆神的描寫都應該激起義憤。柏拉圖認為,文藝作品中的英雄應該是理想國保衛者崇拜的偶像,他們必須具備勇敢和節制等 正義 的品質。所謂 勇敢 就是要 不怕死 , 寧愿死不愿敗 既不能遇災禍就 痛哭流涕 ,也不要動不動就 大笑不止 。所謂 節制 ,就應該不貪婪,不傲慢;就應該不 愛財 、不 受賄 ,不沉溺食色,也不要謾神犯上,不敬父母。然而,荷馬史詩中就描寫了阿咯琉斯的貪婪、殘暴、傲慢等。柏拉圖說: 所以我們必須禁止這類故事,免得青年人聽到容易做壞事。

再次,柏拉圖認為,古希臘文藝摧殘理性,滋養情欲, 對于聽眾的心靈是一種毒素。 人性中最好的部分是理性部分,低劣的部分是無理性部分。理性部分不可模仿,也不可欣賞;無理性部分最便于模仿。所以,文學藝術家為了討好群眾,博取名利,就要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悲劇作品滋養 感傷癖 ,看到悲劇表演,便拿旁人的痛哭來讓自己取樂,以求得悲劇快感;但是旁人的悲傷可以釀成自己的悲傷,于是就會養成女子習氣。喜劇性的作品滿足 詼諧的欲念 。看到喜劇表演,便逢場作戲,盡量讓這種欲念得到滿足,結果就不免染上小丑習氣。所以,柏拉圖對模仿藝術家下了逐客令:必須嚴格禁止一切模仿性詩進入理想國。他說: 千萬記著,你心里要有把握,除掉頌神的和贊美好人的詩歌以外,不準一切詩歌闖入國境。如果你讓步,準許甘言蜜語的抒情詩或史詩進來,你的國家的皇帝就是快感和痛感;而不是法律和古今公認的最好的道理了。

這樣柏拉圖就陷入了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強調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一方面又堅決地否定藝術。但他否定的只是那些以現實為藍本的摹仿藝術,那些在現實中起了傷風敗俗作用的低劣的藝術;相反他提倡一種新的藝術,一種符合建立理想國需要的藝術,一種能夠擔負起培養人們的美好、高尚心靈的藝術。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可以說是 臭名昭著 了,在他之前的荷馬史詩和與他同時代的希臘悲劇,并沒有因為他的指控而被世人拋棄,自他以后的文學也沒有因為他的指控而蒙上羞辱,詩人與作家繼續在表達和敘述,讀者也在繼續閱讀,文學還是一代一代存活下來。雖然歷史上間或出現要把塵世建成天國的狂妄帝王和狂妄政客,效仿柏拉圖把詩人逐出 理想國 ,想盡辦法迫害或者利用詩人,但隨著地上的天國的破產,對詩人及其作品采取的行動也就不了了之。柏拉圖的效仿者基本上沒有能夠實現他們的愿望。不過,柏拉圖本身和他之后各式各樣的效仿者,還是存在著一種基本區別:柏拉圖是思想的,效仿者是弄權的。柏拉圖只不過遵從他認為正確的理念進行論證,他的結論雖然是對文學不利,但卻不是蠻不講理的。柏拉圖對詩人的放逐僅僅是想象性的:世上沒有理想國,所以也不存在放逐詩人這樣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在他對文學不利的結論背后,可能包含著他對人類社會和文學深刻的洞見。盡管兩千多年過去了,但柏拉圖指控文學的前提及其個別論證,依然可以成為我們今天認識文學的出發點,這是柏拉圖的不朽之處。

柏拉圖指控文學基于兩大理由,一個是教育和道德的理由,另一個是認識的理由。柏拉圖認為荷馬描寫了太多神和英雄的弱點,例如貪婪、任性、好色,懦弱等,故事里還有陰謀、權術等不健康的東西。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聽了詩人的這類吟唱,接觸了道德上不潔的東西,對身心健康是沒有好處的。把人類自身的弱點栽到人類膜拜的神靈以及人類應當效法的英雄身上,這對建設以善為最高準則的 理想國 是沒有好處的,也是不能容忍的褻瀆神明的行為。另外,詩以取悅大眾的感官歡娛為目的,而柏拉圖恰恰認為感官的歡娛是低級感情,難免要導致道德的墮落。以善為最高目的的人生應該推崇堅定、自律、勇敢、克制等品質,而不能像小孩子那樣遇到挫折只會沉溺于感情的發泄,或是欣賞別人的發泄。柏拉圖非常準確地認為詩是感情的宣泄,只是他認為一個追求最高善的人應該克制自己的感情,遠離感情的宣泄。所以,詩寫得越好,就越讓人沉湎于感官的快樂;越沉湎于感官的快樂,就越處于墮落的深淵之中。柏拉圖說:

我們有另外一部分心靈推動我們記住不愉快的時光,表現我們的悲傷,它就顯現于無休無止的貪婪的眼淚中。對此,我們能說什么呢?這難道不是說明不能聽命于理性,不能面對艱難的處境,不能在困境的威脅面前攜手面對嗎?①

從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說出來的言談舉止,柏拉圖是個藝術修養非常高的人,他很明白詩對人的心靈的潛移默化,詩寫得越好,就越能征服人心;而人越沉迷于詩,離理性和善就越遠。他說:

當荷馬或其他悲劇詩人表現某個英雄的悲傷的時候,他們會讓他念很長一段悲嘆的話,或者甚至讓他唱一段挽歌并且捶胸頓足。當我們傾聽這一切的時候,就像我明白你知道的那樣:即使我們當中最清醒的人,也會感到感官的愉悅。我們自己投降了,被帶著走,分享英雄的痛苦,然后我們沉迷于讓我們感到特別強烈感情的詩人的技巧。②

柏拉圖覺得詩是建設 理想國 的障礙。因為詩讓人玩味悲傷,欣賞痛苦。按此邏輯,追求善的人就應該遠離詩,而深明事理統治萬民的 哲人王 則應該驅逐詩人。善和理性王國的實現,只能依靠理性。

雖然心靈里暴躁的部分時常傾向于各種可能的宣泄,但是我們性格中智慧和鎮靜的部分還是非常好地持續和沒有改變。這不但使得心靈不屑于宣泄,而且不屑于欣賞宣泄,特別是當你發現混雜的觀眾蜂擁追逐劇場的時候,因為他們并不知曉向他們宣泄出來的經驗。③

柏拉圖以一個洞曉人心的哲人角色表示了對詩與詩人的蔑視。

柏拉圖譴責詩和詩人的另一個理由是,詩是不真實的,詩沒有知識含量。這種認識關乎柏拉圖的哲學理念,他是一個唯理念者,以為人的知識都存在于概念和對概念的定義及澄清之中,所以,概念優于實物,理念高于經驗。世間真實的東西不是一件存在的事物,而是派生那件事物的概念(type),事物是按照概念設計制造出來的,就像神創造萬物,木匠制造床一樣。所以,如果作一個比較,神和它創造的萬物比,木匠和他制造的木床比,后者當然是處在一個更低的層次上。因為前者是一個更本原的東西,因此也就更加真實。而柏拉圖認為詩并不是模仿或表現更本原的東西,而是模仿或表現更本原東西的派生物,畫家照著木匠已經造出來的床再畫一張床,詩照著神已經創造出來的萬物再加上一番描繪。如果以真實作為一個標準,詩只能得到真實的皮毛,即真實的實物的表象。用柏拉圖的話說,就是 和真實隔離了兩重 。④因為實物就已經和真實隔了一重,再模仿和表現實物的詩自然就是再隔一重了。柏拉圖非常聰明地以畢達哥拉斯和荷馬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處境作例子來說明詩的非知識的本性。畢達哥拉斯是數學家,他發現的數學知識對人類有應用價值,所以,他即使坐在屋子里,別人也都來找他,請教他;可是荷馬卻要四處行吟,取悅聽眾。因為他的詩是沒有知識含量的,盡管他寫了特洛伊戰爭,可是哪個軍事家讀了荷馬就懂得打仗呢?如果荷馬的詩能夠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或道德水平,荷馬的同代人就不會讓可憐的荷馬四處行吟,從一個小鎮漂泊到另一個小鎮。相反,人們會強迫荷馬留在固定的地方,像畢達哥拉斯那樣擁有尊嚴和社會地位。柏拉圖的例子倒是揭示出詩在社會里的尷尬地位:因為它的非實用性而處于流放或半流放的境地。

柏拉圖雖然指控詩,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柏拉圖對詩及其本質的認識是有真知灼見的。他甚至比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對詩都更富有感悟和洞見。比如,他否認詩的知識含量,他從詩的社會處境理解詩的非實用性,他從人類心靈中理性與感情的矛盾切入對詩的理解等等,雖然不見得都符合我們今天的知識水平,但比從認識論的思路或人道立場的思路認識文學,更富有啟迪意義。柏拉圖是理解詩的,但是他更愛他的 理想國 ,他知道他設計周密的 理想國 會瓦解在詩的手里,所以必須除之而后快。他把詩看成是 理想國 的敵人,其實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把 理想國 看成是詩的敵人。他為了 理想國 而指控詩,我們也可為詩而指控 理想國 。所以,我們今天重新思考柏拉圖,重新思考文學,值得重視的不是柏拉圖指控詩的局部論證,而是柏拉圖賴以指控詩的總前提。如果他的前提是正確的,那他的指控也是成立的。但在我們看來,柏拉圖的指控是荒謬的。其荒謬,不在于個別的論證,而恰恰在于論證賴以建立的前提。這就是說,如果他設計的 理想國 是不值得追求的,那么詩就有了它的立足之地。換言之,無論是我們的自由意志和良知,還是我們對自然以及人類歷史的了解,都不會支持一個只知理念、不知感情,只知功利、不知詩意的 理想國 模式。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

柏拉圖的文藝思想,包括以客觀唯心主義為基礎的文藝本質論,以極端功利主義為特征的文藝功用論,具有宗教神秘主義色彩的文藝創作論,其完整性和豐富性遠遠超過了以往的古希臘思想家,為西方文藝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a.就文藝對現實的關系來說,柏拉圖肯定了文藝摹仿現實世界,卻否定了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因而否定了文藝的真實性,也就是否定了文藝的認識作用.

b.就文藝的社會功用來說,柏拉圖明確肯定了文藝要為社會服務,要用政治標準來評價,這樣就抹殺了文藝的藝術標準;柏拉圖強調理智,壓抑情感,抹煞了文藝的娛情作用.

c.就文藝創作的原動力來說,柏拉圖的靈感說抹殺了文藝的社會源泉.

柏拉圖對后世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古羅馬時期的朗吉弩斯繼承和發展了柏拉圖的浪漫主義傾向;普洛丁創立了新柏拉圖主義學派;中世紀的奧古斯丁把柏拉圖主義同基督教神學結合起來,發表自己美學思想;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人文主義者在佛羅倫薩建立了柏拉圖學院建立柏拉圖學園;啟蒙主義運動中,德國的溫克爾曼和英國的舍夫茨伯里都是新柏拉圖主義者;在浪漫主義運動中,赫爾德、席勒、施萊格爾、雪萊都受到柏拉圖的影響.柏拉圖建構了美學史上第一個美的哲學,直到被康德主義所取代.

本文來源:

更多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現在下載,新用戶還送新人禮包

  •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周年慶狂歡普發禮包3

    截止時間:2024-01-13 21:49:17

    禮包內容:潮流纖維*50,金幣*1

  •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周年慶狂歡普發禮包1

    截止時間:2024-01-13 21:49:17

    禮包內容:瓶蓋*1000

網友評論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熱門文章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 歷史版本

熱門「休閑益智」應用推薦

你可能喜歡更多

  1. 適合女人創業的項目

    5517MB

    查看
  2. 美味螃蟹大餐烹飪制作游戲 

    574MB

    查看
  3. 小英雄像素射擊游戲

    1MB

    查看
  4. 正義之敵3游戲

    8742MB

    查看
點此查看更多好玩游戲排行榜

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相關信息

時間
分類
娛樂 休閑 競技
標簽
要求
Android 5.6.6 以上

下載了柏拉圖對文學的指控:柏拉圖對文藝有哪些指控的朋友還下載了

彩88_彩88「官网彩神网」 江苏五分-手机版下载 胜游亚洲|网址 中心购彩-通用app 彩名堂-ios 5分排列3-通用app 彩天下|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