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网

 >  >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

次下載官方   年滿12周歲版本:  大小:MB開發商:杭州網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
需優先下載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安裝
需優先下載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安裝
普通下載 高速下載
需優先下載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安裝
需跳轉至第三方下載 高速下載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截圖經典外國詩或句子截圖經典外國詩或句子截圖經典外國詩或句子截圖經典外國詩或句子截圖
 小編點評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現在下載,新用戶還送新人禮包,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2023更新內容

泉水與河水交匯,經典句河水與海洋相擁,外國空中的詩或風兒永遠伴隨,甜蜜的經典句柔情;世上沒有孤單的事物,萬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外國互相交融,詩或為何你我卻獨異?你看那高山親吻天空,經典句海浪也相親相擁,外國如果姐妹花輕蔑弟兄,詩或將不能得到寬容;陽光擁抱著大地,經典句月光親吻著海波,外國而這些吻又有什么價值,詩或如果你不肯吻我?

1、經典句保羅?策蘭《水晶》不要在我的外國唇上找你的嘴 不要在門前等陌生人 不要早眼里覓淚水 七個夜晚更高了紅色朝向紅色 七顆心臟更深了手在敲擊大門 七朵玫瑰更遲了夜晚潑濺著泉水2、:拜倫【英】《好吧,詩或我們不再一起漫游》 好吧,我們不再一起漫游, 消磨這幽深的夜晚, 盡管這顆心仍舊迷戀, 盡管月光還那么燦爛。 因為利劍能夠磨破劍鞘, 靈魂也把胸膛磨得夠受, 這顆心呵,它得停下來呼吸, 愛情也得有歇息的時候。 雖然夜晚為愛情而降臨, 很快的,很快又是白晝, 但是在這月光的世界, 我們已不再一起漫游。3、永恒的吻一千年一萬年,也難以訴說盡,這瞬間的永恒。你吻了我,我吻了你。在冬日朦朧的清晨,清晨在蒙蘇利公園,公園在巴黎,巴黎是地上一座城,地球是天上一顆星。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

5篇外國散文加鑒賞 散文最好短一點的

《雪夜》作者:(法)莫泊桑黃昏時分,紛紛揚揚地下了一天的雪,終于漸下漸止。沉沉夜幕下的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一切生命都悄悄進入了夢鄉。或近或遠的山谷、平川、樹林、村落……在雪光映照下,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這雪后初霽的夜晚,萬籟俱寂,了無生氣。 驀地里,從遠處傳來一陣凄厲的叫聲,沖破這寒夜的寂靜。那叫聲,如泣如訴,若怒若怨,聽來令人毛骨悚然!喔,是那條被主人放逐的老狗,在前村的籬畔哀鳴:是在哀嘆自己的身世,還是在傾訴人類的寡情? 漫無涯際的曠野平疇,在白雪的覆壓下蜷縮起身子,好像連掙扎一下都不情愿的樣子。那遍地的萋萋芳草,匆匆來去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無跡可尋,只有那幾棵百年老樹,依舊伸展著槎牙的禿枝,像是鬼影憧憧,又像那白骨森森,給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幾分悲涼、凄清。 茫茫太空,黯然無語地注視著下界,越發顯出它的莫測高深。雪層背后,月亮露出了灰白色的臉龐,把冷冷的光灑向人間,使人更感到寒氣襲人;和她做伴的,惟有寥寥的幾點寒星,致使她也不免感嘆這寒夜的落寞和凄冷。看,她的眼神是那樣憂傷,她的步履又是那樣遲緩! 漸漸地,月兒終于到達她行程的終點,悄然隱沒在曠野的邊緣,剩下的只是一片青灰色的回光在天際蕩漾。少頃,又見那神秘的魚白色開始從東方蔓延,像撒開一幅輕柔的紗幕籠罩住整個大地。寒意更濃了。枝頭的積雪都已在不知不覺間凝成了水晶般的冰凌。 啊,美景如畫的夜晚,卻是小鳥們恐怖顫栗、備受煎熬的時光!它們的羽毛沾濕了,小腳凍僵了;刺骨的寒風在林間往來馳突,肆虐逞威,把它們可憐的窩巢刮得左搖右晃;困倦的雙眼剛剛合上,一陣陣寒冷又把它們驚醒;……只是瑟瑟索索地顫著身子,打著寒噤,憂郁地注視著漫天潔白的原野,期待那漫漫未央的長夜早到盡頭,換來一個充滿希望之光的黎明。(最美的散文:世界卷) 賞析∶這是一幅19世紀法國農村雪后初霧的雪景圖,也是一幅當時法國死一般沉寂的社會風景畫。文章寫得形神畢肖,令人拍案叫絕。之所以如此感人至深,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觀察細致入微,抓住了事物特征。文章極力渲染“萬籟俱寂,了無生氣”的凄涼氣氛。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曠野平疇,芳草和浪蜂蝶陣,都已無跡可尋,連星星也感嘆這寒夜的落寞,小鳥也恐怖顫栗,備受煎熬。2、寫景逐層深入,烘托渲染。作者從黃昏落筆,寫到月亮升空,達到終點,東方露出魚肚白。景色越來越深,景致越來越奇。用狗吠和像“鬼影”、“白骨”的老樹,像“水晶’認似的冰凌,小鳥的感覺等來烘托渲染,突出了寒夜的悲涼、凄清和死一般的沉寂。3、巧用修辭,描寫出神入化。文章運用象征和比喻,突出了雪夜的凄冷。用擬人賦予景物以人的情感、知覺和情緒。正如詩人王國維所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文章正是這樣生動寫景,巧妙而曲折地表現了作者對當時悲涼、肅殺、毫無生氣的社會的強烈憤慈。4、結尾奇瑰,畫龍點睛。作者借小鳥的希望點明主旨,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對社會變革的殷切企盼,對新生活的強烈渴望。給凄涼的寒夜點亮溫暖的火光,盼望漫漫未央的長夜早到《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作者:(法)盧梭為了到花園里看日出,我比太陽起得更早;如果這是一個晴天,我最殷切的期望是不要有信件或來訪擾亂這一天的清寧。我用上午的時間做各種雜事。每件事都是我樂意完成的,因為這都不是非立即處理不可的急事,然后我匆忙用膳,為的是躲避那些不受歡迎的來訪者,并且使自己有一個充裕的下午。即使最炎熱的日子,在中午一時前我就頂著烈日帶著芳夏特〔芳夏特〕盧梭養的一條狗的名字出發了。由于擔心不速之客會使我不能脫身,我加緊了步伐。可是,一旦繞過一個拐角,我覺得自己得救了,就激動而愉快地松了口氣,自言自語說:“今天下午我是自己的主宰了!”從此,我邁著平靜的步伐,到樹林中去尋覓一個荒野的角落,一個人跡不至因而沒有任何奴役和統治印記的荒野的角落,一個我相信在我之前從未有人到過的幽靜的角落,那兒不會有令人厭惡的第三者跑來橫隔在大自然和我之間。那兒,大自然在我眼前展開一幅永遠清新的華麗的圖景。金色的燃料木、紫紅的歐石南非常繁茂,給我深刻的印象,使我欣悅;我頭上樹木的宏偉、我四周灌木的纖麗、我腳下花草的驚人的紛繁使我目不暇接,不知道應該觀賞還是贊嘆;這么多美好的東西爭相吸引我的注意力,使我眼花繚亂,使我在每件東西面前留連,從而助長我懶惰和愛空想的習氣,使我常常想:“不,全身輝煌的所羅門也無法同它們當中任何一個相比。” 我的想像不會讓如此美好的土地長久渺無人煙。我按自己的意愿在那兒立即安排了居民,我把輿論、偏見和所有虛假的感情遠遠驅走,使那些配享受如此佳境的人遷進這大自然的樂園。我將把他們組成一個親切的社會,而我相信自己并非其中不相稱的成員。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一個黃金的世紀,并用那些我經歷過的給我留下甜美記憶的情景和我的心靈還在憧憬的情境充實這美好的生活,我多么神往人類真正的快樂,如此甜美、如此純潔,但如今已經遠離人類的快樂。甚至每當念及此,我的眼淚就奪眶而出!啊!這個時刻,如果有關巴黎、我的世紀、我這個作家的卑微的虛榮心的念頭來擾亂我的遐想,我就懷著無比的輕蔑立即將它們趕走,使我能夠專心陶醉于這些充溢我心靈的美妙的感情!然而,在遐想中,我承認,我幻想的虛無有時會突然使我的心靈感到痛苦。甚至即使我所有的夢想變成現實,我也不會感到滿足:我還會有新的夢想、新的期望、新的憧憬。我覺得我身上有一種沒有什么東西能夠填滿的無法解釋的空虛,有一種雖然我無法闡明、但我感到需要的對某種其他快樂的向往。然而,先生,甚至這種向往也是一種快樂,因為我從而充滿一種強烈的感情和一種迷人的感傷──而這都是我不愿意舍棄的東西。 我立即將我的思想從低處升高,轉向自然界所有的生命,轉向事物普遍的體系,轉向主宰一切的不可思議的上帝。此刻我的心靈迷失在大千世界里,我停止思維,我停止冥想,我停止哲學的推理;我懷著快感,感到肩負著宇宙的重壓,我陶醉于這些偉大觀念的混雜,我喜歡任由我的想像在空間馳騁;我禁錮在生命的疆界內的心靈感到這兒過分狹窄,我在天地間感到窒息,我希望投身到一個無限的世界中去。我相信,如果我能夠洞悉大自然所有的奧秘,我也許不會體會這種令人驚異的心醉神迷,而處在一種沒有那么甜美的狀態里;我的心靈所沉湎的這種出神入化的佳境使我在亢奮激動中有時高聲呼喚:“啊,偉大的上帝呀!啊,偉大的上帝呀!”但除此之外,我不能講出也不能思考任何別的東西。遺忘,但他們肯定不會把我忘卻;不過,這又有什么關系?反正他們沒有任何辦法來攪亂我的安寧。擺脫了紛繁的社會生活所形成的種種塵世的情欲,我的靈魂就經常神游于這一氛圍之上,提前跟天使們親切交談,并希望不久就將進入這一行列。我知道,人們將竭力避免把這樣一處甘美的退隱之所交還給我,他們早就不愿讓我呆在那里。但是他們卻阻止不了我每天振想象之翼飛到那里,一連幾個小時重嘗我住在那里時的喜悅。我還可以做一件更美妙的事,那就是我可以盡情想象。假如我設想我現在就在島上,我不是同樣可以遐想嗎?我甚至還可以更進一步,在抽象的單調的遐想的魅力之外,再添上一些可愛的形象,使得這一遐想更為生動活潑。在我心醉神迷時這些形象所代表的究竟是什么,連我的感官也時常是不甚清楚的;現在遐想越來越深入,它們也就被勾畫得越來越清晰了。跟我當年真在那里時相比,我現在時常是更融洽地生活在這些形象之中,心情也更加舒暢。不幸的是,隨著想象力的衰退,這些形象越來越難以映入腦際,而且也不能長時間的停留。唉!正在一個人開始擺脫他的軀殼時,他的視線卻被他的軀殼阻擋的最厲害! (最美的散文:世界卷) 賞析∶ 《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文章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崇尚個性、蔑視世俗觀念的思想。文章一開始就用簡潔的語調自己在一天里如何擺脫來訪者,接著又飽含激情的描述了他所看到的自然極其清新華麗、生機無限。甚于自然這個甜美、純潔的世外桃源,盧梭陶醉了,忘卻了塵世的紛繁、虛偽、偽善、偏見,充滿了夢想、憧憬。《無知的樂趣》作者:(英國)羅伯特編輯:山間溪流同一個普通城裏人在鄉下散步,而不對他的無知的領域象海洋那樣寬闊感到驚訝是不可能的。成千上萬的男女活著然後死去,一輩子也不知道山毛櫸和榆樹之間有什麼區別,不知道烏鶇和畫眉的啼鳴有什麼不同。我們整整一生都有鳥生活在我們的周圍,然而我們的觀察力是如此微弱,以致我們中間許多人弄不清楚蒼頭燕雀是否會唱歌,說不出布谷鳥是什麼顏色。我們象孩子似地爭論布谷鳥是否飛的時候總是唱歌還是僅僅有時候在樹枝上唱歌,爭論查普曼(英國作家和翻譯家)的下面兩行詩是根據他的想象呢,還是根據他對大自然的認識寫的:當布谷鳥在翠綠的橡樹懷中歌唱,初次使人們在明媚春天心花怒放。 然而,這種無知并不完全是可悲的。從這種無知我們可以得到有所發現的樂趣。這種樂趣是經常的,只要我們足夠無知。博物學家的幸福在某種程度上也依靠他的無知,無知給他留下這類新天地讓他去征服。他可能在書本上已經達到了知識的頂峰本身,但,在他用自己的眼睛證實每一個光輝的細節之前,他仍然感到是半無知的。他希望親眼看見雌布谷鳥一種罕見的情景——在地上下蛋然後用嘴把蛋叼到窩裏(在這窩裏注定要發生殺害幼鳥的事件)去。他將一天又一天地坐在那裏,望遠鏡緊貼著眼睛,為的是親自確認或駁斥這樣的說法,說布谷鳥確實是在地上而不是在窩裏下蛋的。如果他是十分有幸竟然發現了這種最遮遮掩掩的鳥在下蛋,那麼也仍然有其它領域在等待他去征服,有一大堆有爭論的問題等待他去解答。無疑,科學家們迄今沒有理由為他們錯過的無知而哭泣。要是他們似乎什麼都懂,那麼這僅僅是因為你我幾乎什麼都不懂。在他們發掘出的每一個事實下面總是有一筆無知的財富在等待著他們。 我曾經有一次聽到一位聰明的太太問,新月是否總是在相同的星期幾出現。她補充說也許最好是不知道,因為,如果人們事先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天上的哪個地方能夠看見新月,那麼它的出現總會給人帶來意外的愉快。然而,我想,即使對那些熟悉新月的活動時間表的人們,新月也總是出乎意料地來到的。我們并不會因為我們對一年四季的職司有足夠的知識,知道要在三月或四月,而不是在十月裏,去找報春花,而在發現一株早開的報春花時就不那麼高興。我們也知道蘋果樹是在結果子之前而不是在結果子之後開花的,但當五月份我們到一家果園去度假日時,這并不會減少我們對假日之美妙所感到的驚訝。 一位當代的英國小說家曾經有一次被外國人問到:在英國,最重要的莊稼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黑麥。”象這樣的完全的無知,在我看來似乎帶有豪言壯語的味道;但是,即使是不識字的人的無知也是巨大的。使用電話機的普通人解釋不了電話機是怎樣工作的。他把電話、火車、鑄造排字機、飛機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正象我們的祖先把福音書中的奇跡視作理所當然的東西一樣。對這些東西,他既不懷疑也不理解。我們每一個人好象只是調查了一個小圈子裏面的事實并把這些事實變成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外的知識被大多數人看作是華而不實的東西。然而我們還是經常對我們的無知作出反應,加以反對的。我們不時地喚起自己并思考。我們喜歡對什麼事情都思考——思考死後的生活或思考那些象據說曾經使亞裏士多德感到困惑的問題——“為什麼從中午到子夜打噴嚏是好的,但從半夜到中午打噴嚏則是不吉利的”——人類感受過的最大歡樂之一是:迅速逃到無知中去追求知識。無知的巨大樂趣,歸根結蒂,是提問題的樂趣。已經失去了這種樂趣的人或已經用這種樂趣去換取教條的樂趣(這就是回答問題的樂趣)的人,已經在開始僵化。人們羨慕象喬伊特(本杰明,1817—1893,英國古典學者。—譯者)那樣愛一問到底的人,他在六十歲之後還坐下來學習生理學。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在到達他這個年齡以前很久就已經失去了無知感。我們甚至對我們象松鼠那樣積攢的一點知識感到自負,并把不斷增長的年齡本身看作是無所不知的源泉。我們忘記了蘇格拉底之所以以智慧聞名於世并不是因為他無所不知而是因為他在七十歲的時候認識到他還什麼都不知道。 (來源:網絡) 《貝多芬百年祭》作者:﹝英國﹞蕭伯納編輯:山間溪流一百年前,一位雖聽得見雷聲但已聾得聽不見大型交響樂隊演奏自己的樂曲的五十七歲的倔強的單身老人最后一次舉拳向著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還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樣地唐突神靈,蔑視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隨從時也總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緊緊的,然后從他們正中間大踏步地直穿而過。他有一架不聽話的蒸汽軋路機的風度(大多數軋路機還恭順地聽使喚和不那么調皮呢);他穿衣服之不講究尤甚于田間的稻草人:事實上有一次他竟被當做流浪漢給抓了起來,因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這樣破破爛爛的人竟會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這副軀體竟能容得下純音響世界最奔騰澎湃的靈魂。他的靈魂是偉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偉大的這種字眼,那就是說比韓德爾②的靈魂還要偉大,貝多芬自己就會責怪我;而且誰又能自許為靈魂比巴赫③的還偉大呢?但是說貝多芬的靈魂是最奔騰澎湃的那可沒有一點問題。他的狂風怒濤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去控制,這個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詼諧之處是在別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毛頭小伙子們現在一提起切分音④就好像是一種使音樂節奏成為最強而有力的新方法;但是在聽過貝多芬的第三里昂諾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熱的爵士樂聽起來也像“少女的祈禱”那樣溫和了,可以肯定地說,我聽過的任何黑人的集體狂歡,都不會像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樂最后的樂章那樣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蹈家拼了命地跳下去,也沒有另外哪一個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樂曲的陰柔之美使得聽眾完全溶化在纏綿悱惻的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銅號的猛烈聲音吹向他們,帶著嘲諷似地使他們覺得自己是真傻。除了貝多芬之外誰也管不住貝多芬;而瘋勁上來之后,他總有意不去管住自己,于是也就成為管不住的了。 這樣奔騰澎湃,這種有意的散亂無章,這種嘲諷,這樣無顧忌的嬌縱的不理睬傳統的風尚——這些就是使得貝多芬不同于十七和十八世紀謹守法度的其他音樂天才的地方。他是造成法國革命的精神風暴中的一個巨浪。他不認任何人為師,他同行里的先輩莫扎特從小起就是梳洗干凈,穿著華麗,在王公貴族面前舉止大方的。莫扎特小時候曾為了蓬巴杜夫人⑤發脾氣說:“這個女人是誰,也不來親親我,連皇后都親我呢”,這種事在貝多芬是不可想像的,因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頭蒼熊時,他仍然是一只未經馴服的熊崽子。莫扎特天性文雅,與當時的傳統和社會很合拍,但也有靈魂的孤獨。莫扎特和格魯克⑥之文雅就猶如路易十四宮廷之文雅。海頓⑦之文雅就猶如他同時的最有教養的鄉紳之文雅。和他們比起來,從社會地位上說貝多芬就是個不羈的藝術家,一個不穿緊腿褲的激進共和主義者。海頓從不知道什么是嫉妒,曾稱呼比他年輕的莫扎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可他就是吃不消貝多芬。莫扎特是更有遠見的,他聽了貝多芬的演奏后說:“有一天他是要出名的”,但是即使莫扎特活得長些,這兩個人恐也難以相處下去。貝多芬對莫扎特有一種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莫扎特在他的音樂中給貴族中的浪子唐璜⑧加上了一圈迷人的圣光,然后像一個天生的戲劇家那樣運用道德的靈活性又回過來給莎拉斯特羅⑨加上了神人的光輝,給他口中的歌詞譜上了前所未有的就是出自上帝口中都不會顯得不相稱的樂調。 群星閃耀貝多芬百年祭貝多芬不是戲劇家;賦予道德以靈活性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可厭惡的玩世不恭。他仍然認為莫扎特是大師中的大師(這不是一頂空洞的高帽子,它的的確確就是說莫扎特是個為作曲家們欣賞的作曲家,而遠遠不是流行作曲家);可是他是穿緊腿褲的宮廷侍從,而貝多芬卻是個穿散腿褲的激進共和主義者;同樣的海頓也是穿傳統制服的侍從。在貝多芬和他們之間隔著一場法國大革命,劃分開了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但對貝多芬來說,莫扎特可不如海頓,因為他把道德當兒戲,用迷人的音樂把罪惡譜成了像德行那樣奇妙。如同每一個真正激進共和主義者都具有的,貝多芬身上的清教徒性格使他反對莫扎特,固然莫扎特曾向他啟示了十九世紀音樂的各種創新的可能。因此貝多芬上溯到韓德爾,一位和貝多芬同樣倔強的老單身漢,把他作為英雄。韓德爾瞧不上莫扎特崇拜的英雄格魯克,雖然在韓德爾的《彌賽亞》⑩里的田園樂是極為接近格魯克在他的歌劇《奧菲阿》⑾里那些向我們展示出天堂的原野的各個場面的。 因為有無線電廣播,成百萬對音樂還接觸不多的人在他百年祭的今年將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的音樂。充滿著照例不加選擇地加在大音樂家身上頌揚話的成百篇紀念文章將使人們抱有通常少有的期望。象貝多芬同時的人一樣,雖然他們可以懂得格魯克和海頓和莫扎特,但從貝多芬那里得到的不但是一種使他們困惑不解的意想不到的音樂,而且有時候簡直是聽不出音樂的由管弦樂器發出來的雜亂音響。要解釋這也不難。十八世紀的音樂都是舞蹈音樂。舞蹈是由動作起來令人愉快的步子組成的對稱樣式;舞蹈音樂是不跳舞也聽起來令人愉快的由聲音組成的對稱的樣式。因此這些樂式雖然起初不過是象棋盤那樣簡單,但被展開了,復雜化了,用和聲豐富起來了,最后變得類似波斯地毯,而設計象波斯地毯那種樂式的作曲家也就不再期望人們跟著這種音樂跳舞了。要有神巫打旋子的本領才能跟著莫扎特的交響樂跳舞。有一回我還真請了兩位訓練有素的青年舞蹈家跟著莫扎特的一闋前奏曲跳了一次,結果差點沒把他們累垮了。就是音樂上原來使用的有關舞蹈的名詞也慢慢地不用了,人們不再使用包括薩拉班德舞,巴萬宮庭舞,加伏特舞和快步舞等等在內的組曲形式,而把自己的音樂創作表現為奏鳴曲和交響樂,里面各部分干脆叫做樂章,每一章都用意大利文記上速度,如快板、柔板、諧謔曲板、急板等等。但在任何時候,從巴赫的序曲到莫扎特的《天神交響樂》,音樂總是現出一種對稱的音響樂樣給我們一種舞蹈的樂趣作為樂曲的形式和基礎。 可是音樂的作用并不止于創造悅耳的樂式。它還能表達感情。你能去津津有味地欣賞一張波斯地毯或者聽一曲巴赫的序曲,但樂趣只止于此;可是你聽了《唐璜》前奏曲之后卻不可能不發生一種復雜的心情,它使你心理有準備去面對將淹沒那種精致但又是魔鬼式的歡樂一場可怖的末日的悲劇,聽莫扎特的《天神交響樂》最后一章時你會覺得那和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樂的最后樂章一樣,都是狂歡的音樂,它用響亮的鼓聲奏出如醉如狂的旋律,而從頭到尾又交織著一開始就有的具有一種不尋常的悲傷之美的樂調,因之更加沁人心脾。莫扎特的這一樂章又自始至終是樂式設計的杰作。 但是貝多芬所做到了的一點,也是使得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不得不把他當做一個瘋人,有時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顯示出格調不高的一點,在于他把音樂完全用作了表現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設計樂式本身作為目的。不錯,他一生非常保守地(順便說一句,這也是激進共和主義者的特點)使用著舊的樂式;但是他加給它們以驚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產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種最高的激情,使得產生于感覺的激情顯得僅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僅打亂了舊樂式的對稱,而且常常使人聽不出在感情的風暴之下竟還有什么樣式存在著了。他的《英雄交響樂》一開始使用了一個樂式(這是從莫扎特幼年時的一個前奏曲借來的),跟著又用了另外幾個很漂亮的樂式;這些樂式被賦予了巨大的內在力量,所以到了樂章的中段,這些樂式就全被不客氣地打散了;于是,從只追求樂式的音樂家看來,貝多芬是發了瘋了,他拋出了同時使用音階上所有單音的可怖的和弦。他這么做只是因為他覺得非如此不可,而且還要求你也覺得非如此不可呢。 以上就是貝多芬之謎的全部。他有能力設計最好的樂式;他能寫出使你終身享受不盡的美麗的樂曲;他能挑出那些最乾燥無味的旋律,把它們展開得那樣引人,使你聽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發現新東西:一句話,你可以拿所有用來形容以樂式見長的作曲家的話來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癥,也就是不同于別人之處在于他那激動人心的本質,他能使我們激動,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籠罩著我們。當貝里奧滋聽到一位法國作曲家因為貝多芬的音樂使他聽了很不舒服而說“我聽了能使我入睡的音樂”,他非常生氣。貝多芬的音樂是使你清醒的音樂;而當你想獨自一個靜一會兒的時候,你就怕聽他的音樂。 懂了這個,你就從十八世紀前進了一步,也從舊式的跳舞樂隊前進了一步(爵士樂,附帶說一句,就是貝多芬化了的老式跳舞樂隊),不但能懂得貝多芬的音樂而且也能懂得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樂了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

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1)的蘆花,釣魚臺(2)的柳影,西山(3)的蟲唱,玉泉(4)的夜月,潭柘寺(5)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6)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7),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8)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9)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10),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天,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沙塵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11)。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的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贊頌秋的文字的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的不多,也不想開出帳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12),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13),總能夠看到許多并于秋的歌頌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地特別能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14)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15)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和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也是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16)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編輯本段釋義 (1).陶然亭:位于北京城南,亭名出自白居易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2).釣魚臺:在北京埠成門外三里河,玉淵潭公園北面,環境清幽,”臺下有泉涌出,匯成池,其水至冬不竭“。《明一統志》 (3)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是京郊名勝。 (4)玉泉:指玉泉山,是西山東麓支脈。 (5)潭柘寺:在北京西山,相傳“寺址本在青龍潭上,有古柘千章,寺以此得名。” (6)一椽:一間屋。椽,放在房檁上架著木板或瓦的木條。 (7)落寞:冷落,寂寞。 (8)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淮南子,說山》:“以小明大,見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9)著:穿(衣) (10)平平仄仄起來:意即推敲起字的韻律來。 (11)Golden Days:英語中指黃金般的日子. (12)鈔:同“抄” (13)Anthology:英語中指選集 (14)秋士:古時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識分子. (15)歐陽子的《秋聲》:指歐陽修的《秋聲賦》 (16)荔枝灣:位于廣州城西 賞析 1.本文題旨 “故都”兩字指明描寫的地點,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著一種文化底蘊;“秋”字確定描寫的內容,與“故都”結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題目明確而又深沉。本文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了向往、眷戀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憂郁、孤獨的心境。在把握本文主旨時,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時代性。社會風云和個人遭際在作者心里投下陰影,以致對故都清秋的“品味”夾雜著一些苦澀。 2.本文結構 文章開頭和結尾都以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對比,表達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間主體部分從記敘和議論兩方面描述故都紛繁多彩的清秋景象:記敘部分采用并列結構,根據“清”“靜”“悲涼”的三個層次,逐一描繪故都的自然風物,共有五種景況,即破院感秋、槐蕊綴秋、弱蟬啼秋、雨后嘆秋、熟果盛秋;議論部分,從喻理的角度,進一步贊頌自然之秋,贊頌北國之秋。首尾照應,回環往復;中部充分展開,酣暢淋漓。 3.情景交融的特點 作者將苦澀的“品味”與生動的景物描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神韻。他不寫故都皇家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眾多優美的自然風光,那些景致雖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離老百姓生活很遙遠。他只是依憑一個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來觀察和體驗故都之秋,他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都籠罩著一層奇異的主觀色彩。例如寫“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牛花,從尋常景象甚至破敗景象中看出、體驗出美來。寫“北國的槐樹”的落蕊,“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寫“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這些細膩而獨特的感受、憂郁而優美的情懷,恐怕只有郁達夫這樣一個具有平民傾向又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讀書人才能體驗得到,才能表現得細膩而深刻。最能表現情景一體的是“清”“靜”“悲涼”的描述。“清”“靜”,既是對客觀景物特點的描寫和總結,又是作者內心的感受;“悲涼”,則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觀感受,與景物既有聯系又無必然聯系(因為感秋可生悲也可生喜,悲者未必從秋景得來)。“清”“靜”是大多數散文家能感悟得到和寫得出的,未必見得奇妙,而“悲涼”則屬于郁達夫一人獨有,最見奇妙。總之,本文情意濃厚,以抒發內心感受為主,寫景并不像其他作家的散文名篇那樣占有很多篇幅。在這一點上可與《荷塘月色》對比,《荷》文寫景似用工筆,精描細繪,景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情為景所藏所掩;本文則略于寫景,盡力抒情,文情更給人以親切感、厚重感。 本文是現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由于本文的寫作離今天已經久遠,學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蘊和情味可能有些困難,所以應當先作些作者情況和背景介紹,并提示學生誦讀,宜慢不宜快,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當讀到作者直接抒懷時更要認真感受作者的心意、情懷。要注意課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此句提綱挈領,籠罩全篇,更要認真領會,循此線索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編輯本段名句分析 ◎“黃酒之于白干,稀飯之于饃饃,鱸魚之于大蟹,黃犬之于駱駝” 江西吉安的大方客先生《白璧微瑕堪遺憾——名篇指瑕拾趣》的文章就指出,這兩個句子是文章結尾處所出現的不和諧音符。理由是“‘譬如’后面的四個意象的排列,說得都是南國之秋的美麗處,都是具有一種詩意美的,可是,到了后面,為了強調與北國之秋的比較效果,作者使用的一連串的四個排比句,卻實在缺乏美感。原因有二:一是用詞太俗,不雅;二是意象本身粗陋,缺乏詩意。這里出現的“黃酒”、“白干”、“稀飯”、“饃饃”、“黃犬”、“駱駝”這一類字眼與前面文雅柔美的情味反差太大了,而這些用詞所包含的意象意義也顯得過于唐突粗俗,毫無含蓄蘊藉之美,與全文的風格迥異,實在有些煞風景……所以,這四個比喻句的排比實在有些不倫不類,難免給人一種狗尾續貂的感覺” 。 首先是譚學純教授對這一句子的評析。他認為,作者運用排比、博喻辭格,精選四組在量與質上差別明顯的事物,讓讀者品味到故都秋天淳厚、濃郁、鮮美的醉人特色,與作者那濃烈的摯愛產生共鳴。 其次是賀誠章先生認為:“這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多角度表達了對南北方秋天的具體差別的體驗:一是味道薄厚的差別(黃酒之與白干);二是充實程度的差別(稀飯之與饃饃,實際是感覺);三是肥美程度的差別(鱸魚之與大蟹,還是味覺);四是規模的差別(黃犬之與駱駝,又回到了視覺)。 又次漆瑗先生則認為:“‘黃酒之與白干’,一個溫和,一個剛烈;‘稀飯之與饃饃’,一個稠潤,一個硬實;‘鱸魚之與大蟹’,一個細膩、秀美,一個粗壯、威嚴;‘黃犬之與駱駝’,一個機靈、活潑,一個沉穩、刻苦。” 再次是復旦大學附中張大文先生的意見,他認為:“作者把南方的秋味同故都的秋味相比較,認為前者之與后者,有如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于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在這里,四對喻體作比較,目的是從四個角度說明一對本體的特點。第一對喻體說明本體的濃烈度不同;第二對喻體說明本體的敦實度不同,這兩點較為易解;第三對喻體是從鮮味說明深長度不同,雖然同以上兩對喻體都是就實論虛,但要同‘濃烈’‘敦實’相區別,已有不少困難;第四對喻體說明什么特點呢?要從黃犬、駱駝的生活特點來考慮:黃犬走一段路,撒一泡尿,如此輕佻,而駱駝一步一個腳印,這般厚重。——這樣,濃烈、敦實、深長、厚重四個概念對說明故都的秋的特征,使各盡其妙,又相互滲透。” 又再次是張宏星先生認為:“郁達夫連用四組比喻性的對比,目的是為了形象地說明南國之秋‘色彩不濃,回味不永’的特點。具體來說,‘黃酒之與白干’比喻南國之秋秋味平淡,北國之秋秋味濃烈;‘稀飯之與饃饃’比喻南國之秋秋味稀薄,北國之秋秋味厚實;‘鱸魚之與大蟹’比喻南國之秋秋味柔軟,北國之秋秋味剛強;‘黃犬之與駱駝’比喻南國之秋范圍狹小,北國之秋范圍廣大。” 最后內蒙古扎賚特旗一中的李殿林老師對這一句子的解讀。他認為“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這四組對比性的比喻句,從四個角度精當地寫出了南國與北國之秋的差異。第一組從“酒”的角度寫味道的足與不足;第二組從“飯”的角度寫質的實在與不實在,饃當然是吃一口是一口;第三組從“菜”的角度寫味道的濃與不濃。前三組正好是一桌菜,構思可謂獨特。第四組是從格調著眼,駱駝比之黃犬,可謂“大氣大派”,“駱駝”之喻形象地渲染出北國之秋豪放而不矜持。 對這兩個句子,我是不認同貶抑的觀點的。理由一,“明月”“秋潮”“涼霧”“殘荷”并非都具有詩意,都美,如“殘荷”。看來“詩意”和“美”并非作者選擇的目的,作者交待得很明確,這就是后一小句“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意思是南國之秋是美,但“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月”是朦朧的,“秋潮”“涼霧”是薄淡的,“殘荷”則早失去了色澤。理由二,“黃酒”“白干”“稀飯”“饃饃”“鱸魚”“大蟹” “黃犬”“駱駝”是太俗,不雅甚至于粗陋。但還要認真研究作者選用的意圖。我認為這太俗,不雅甚至于粗陋的意象剛好表現了北國之秋的特征。 北國之秋的什么特征呢?這是我們要進一步研究的。 從語義學角度,“黃酒”味淡,而白干味濃,后勁很足,很大(查《現代漢語詞典》得知“白干,白酒,因無色,含水分而得名”)。這一比較顯然是從味覺著眼,寫出了南國之秋淡(色淡、味淡),北國之秋濃(色濃、味濃)。再說“稀飯”與“饃饃”,也是從味覺著眼,“稀飯”清淡,不耐咀嚼,而“饃饃”則相反。在這兩點上,我與前面諸位持褒揚態度的專家的意見大都一致。又說“鱸魚”“大蟹”。“鱸魚”,查《現代漢語詞典》,可得知“身體上部青灰色,下部灰白色,身體兩側和背鰭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產卵”。再查《新華字典》得知“體側扁,嘴大,鱗細,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肉味鮮美”。“大蟹”,呈橘黃色,味鮮美。二者的比較點在哪里呢?筆者認為,一是“色”,更是“味”。“鱸魚”肉細而嫩,不耐咀嚼;而“大蟹”,耐嚼,值得品味。這一點可能與前面眾專家理解有所不同。再接著說“黃犬”“駱駝”,這里的比較點在于形體的小和大。“黃犬”表面上喻南國之秋范圍狹小,實喻南國之秋的味小色淡;而“駱駝”表面上喻北國之秋范圍廣大,實喻北國之秋的味足色濃。由此可知,作者巧借兩組事物在味的淡與濃,不耐嚼與耐嚼,形體的小和大道出了南國與北國之秋的不同美,突出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寫出了北國之秋的濃而有味,富有層次和深度,使人感受到北方人的一種特別的文化內涵。所要強調的是兩組意象其比較點最終落在了作者在文句中就清楚交待了的一小句上,這就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指南國之秋,北國之秋反義理解即可)”,也就是兩個字“色”和“味”,特別是“味”。有位老師在上課時總結得好,他是這樣總結的:“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的最大區別在于:味。而文中的四個比喻又是從飲食文化入手,讓人從飲食中的‘味’去領悟秋之‘味’,讓人從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國之秋像‘白干、饃饃、大蟹、駱駝’,讓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濃、味久,而南國之秋就像‘黃酒、稀飯、鱸魚、黃犬’讓人感到味潤、味淺、味淡、味短。” 從修辭學上來論,此句當屬辭格套而兼用,即排比套比喻兼對比。這與大家的理解是一樣的。 從邏輯上來說,屬于一種類比兼比較。用“黃酒”“稀飯”“鱸魚”“黃犬”,來類比南國之秋,用 “白干”“饃饃”“大蟹”“駱駝”來類比北國之秋。另外這兩組事物之間又是比較,突出了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的各自特點。 從藝術效果來講,兩組比喻的喻體用的都是最常見的事物,使人容易聯想;而巧妙的對比,則突出了中國北方之秋的深味,渲染作者對故都的那份赤子之愛。在結構上成了整句,給人以整齊的建筑美的印象;同時一氣呵成,語勢貫通,讀起來節奏感強,給人以音律美,還增強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從平仄的角度推敲,可關注每句的最后一個字。作者注重了平仄的搭配,尤其是最后一句,幾乎都是平聲,這雖然可能是作者無意的,但很符合我們的朗讀和審美習慣。 總而言之,郁達夫先生的這兩個難句,雖難,但意蘊深厚,極為耐讀。可以說這處名句,是個極深的比喻句,它從作者的心的最深處流淌出來,道出了故都之秋的神韻,讀來如飲醇酒,久而彌篤。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

更多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現在下載,新用戶還送新人禮包

  •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周年慶狂歡普發禮包3

    截止時間:2024-01-13 20:47:53

    禮包內容:潮流纖維*50,金幣*1

  •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周年慶狂歡普發禮包2

    截止時間:2024-01-13 20:47:53

    禮包內容:瓶蓋*600,潮流纖維*20

  • 網友評論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熱門文章

    查看全部熱門文章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 歷史版本

    TMD想整死我

    9581MB

    查看
  • CarX漂移賽車2修改版 

    6MB

    查看
  • 槍火重生手游

    24816MB

    查看
  • 甜瓜游樂場游戲

    97118MB

    查看
  • 你可能喜歡更多

    1. 秋,播種愛的季節

      5693MB

      查看
    2. 木筏求生漢化版

      8MB

      查看
    3. 永不言棄游戲

      134MB

      查看
    4. 極速騎行3手機版

      76938MB

      查看
    點此查看更多好玩游戲排行榜

    經典外國詩或句子相關信息

    時間
    分類
    娛樂 休閑 競技
    標簽
    要求
    Android 5.4.6 以上

    下載了經典外國詩或句子的朋友還下載了

  • 下載經典外國詩或句子客戶端 (領禮包看攻略)
    彩88_彩88「官网彩神网」 江苏五分-手机版下载 胜游亚洲|网址 中心购彩-通用app 彩名堂-ios 5分排列3-通用app 彩天下|Welcome